新华社太原1月26日电(记者王皓、魏飚)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寺底村,草莓种植户付引良迎来收获季,春节期间采摘的游人和村民络绎不绝。“种植草莓6年来,这两个温室大棚逐渐成为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她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寺底村村民付引良在自家的大棚里采摘草莓。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寺底村是当地有名的文化村,2012年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村”称号,走在村间小路,随处可见村民创作的各式楹联,有的主题宏大、有的质朴诙谐。
81岁退休乡村教师温顺告诉记者,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也称对联、对子。“楹联根据不同气氛而作,春节自然就是写春联,春节是我们村最热闹的时候。”
温顺介绍说,村里还形成了“楹联擂台赛”的传统。早上七八点,大家来到村委会大院,一人出上联,几个人分别对出下联,在人们的对比、讨论中,选出一个最佳的下联。现在,观看“楹联擂台赛”是村民们很喜欢的娱乐活动。
寺底村村民在书写春联。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近几年,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二,由温顺等老人组成的“诗联小组”就会聚在一起,连续数日为村民书写、赠送春联。在寺底村礼堂,十多位楹联爱好者泼墨挥毫,村民们则一边欣赏一边选取自己喜欢的春联。
潘开基已是耄耋之年,练就了一手潇洒的行楷,他的儿子潘永录今年58岁,也能随口作出一副对联。“每到礼拜天或者寒暑假,8岁的重孙女就想回村里,跟着大人写毛笔字,可以说我们一家四代人都与楹联有关联。”潘开基说。
寺底村村民潘开基介绍村里的文化墙。新华社记者 王皓 摄
在寺底村,楹联文化可以说是“从娃娃抓起”。自2018年以来,由村里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老党员发起了“弘扬国粹”暑期义务培训班,设置有国学知识、书法楹联、传统礼仪、面塑手艺等课程,培训对象主要是该村及邻村的小学生。寺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吉平娟介绍说,暑期培训班已经连续举办5年,每年有100多位学生参与其中。活动弘扬国粹文化,涵养新风正气,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
吉平娟说,村里正在积极推进楹联文化的产品化、市场化,通过楹联装裱、电商营销探索延伸楹联作品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