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存款利率下降开启,银行存款利率迈入2%时代。8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具体来看,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利率上限下调10个基点,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利率上限下调15个基点。调整后,活期存款利率下调至0.20%,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至2.05%,三年期定存利率下调至2.45%,五年期定存利率下调至2.50%。
(资料图)
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的可能,同时中小银行将梯次跟进调整。但考虑存款利率目前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以及随着宏观经济恢复、融资需求上升,未来存款利率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
国有大行率先调整
中小银行梯次调降
去年4月,为了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彼时国有大行及大部分股份制银行下调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2022年9月,第二轮调降开始,国有大行三年期存款产品均降15个基点,其他期限则降10个基点左右,后续多家股份制银行陆续跟进。
今年以来,多家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加入调息阵营,纷纷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此外,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加点上限也受到限制,部分银行下调55个基点。
此次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重点在一些利率明显偏高、期限较长的存款。“6月8日起下调的依然是长期存款利率,长期存款成本成为各大银行的重要压降对象。”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
挂牌利率与实际执行利率存在一定差异,实际执行利率一般高于挂牌利率。银行会先对挂牌利率进行调降,但为了吸引储户,实际执行利率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上浮。
此次国有银行再度集体下调存款利率,是否还会引发新一轮银行跟进调整?刘银平分析,近两年存款利率普遍下调均是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下,由国有银行率先调整,其他银行再跟进下调,带动行业整体存款成本率下降。
因此,中小银行有可能梯次跟进调降。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部分中小银行由于融资渠道窄、成本相对高等,净息差压力大,有调降存款利率需求。“这种梯次调降的方式,有助于稳定存款市场秩序。”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预计大型商业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之后,中小银行将跟进下调存款利率。但“后续其他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幅度、节奏不会完全一致。一般而言,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仍将高于大型银行”。
缓解银行息差压力
增加让利实体动力
近年来,国内金融逆周期调节,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叠加部分储蓄定期化增加银行综合负债成本等,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增大。数据显示,2023年1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1.74%。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规模增长较快但盈利增速趋缓,部分省份银行业利润出现负增长。“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仅1.3%,增速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22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呈逐季下降之势。银行息差缩窄及净利润增速下滑,影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可持续性,也将影响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董希淼表示,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来延缓银行业息差缩窄压力、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在当前仍然具有必要性。
降低银行存款成本有助于银行提升支持实体能力。周茂华表示,银行充分利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合理降低存款利率,有助于降低负债综合成本,缓解经营压力,并为银行进一步合理让利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新兴领域拓展空间。
近期国内市场利率再度回落,为银行调降存款利率创造条件。“3月以来,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2.93%降至目前2.71%附近,存款利率仍处于相对高位,反映目前存在一定下调空间。”周茂华表示。
利率下行大势所趋
资金回流理财产品
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董希淼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存款利率仍有继续下降的可能。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认为:“一方面,监管层面有动力去持续推动存款利率下降,来保障银行合理利差范围,从而增加银行向实体经济进行信贷支持的动力。另一方面,存款持续高增,银行在负债端揽储压力较小的基础上,自身也有动力去下调存款定价来保障利差。”
存款还有多少降息空间?中金公司研究部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分析,不包括此次降息,未来1—2年存款平均利率仍有约20基点的进一步降息空间。“定期存款和企业活期存款下调空间较大。”
存款利率的下行将传递到贷款利率上。“负债端成本下降后,或将传递到资产端,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考虑到目前贷款利率已经处于低位,未来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董希淼表示。
存款利率下降后,周茂华认为,中小银行存款收益率仍具“吸引力”。“储户出于便利需求和路径依赖等,短期并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存款搬家,存款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竞争秩序。”
存款收益降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存款回流到实体经济及理财市场、资本市场。周茂华认为,存款类产品利率下调,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加之此前金融资产长时间调整、整体估值低洼,带动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年初以来,理财产品净值呈现回暖态势,有助于带动部分居民储蓄存款资金重新回流至理财产品。
董希淼建议,居民要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如果要追求高收益,那么必须承受高风险;如果要追求稳健的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储蓄国债等产品。”
记者 黎华联 陈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