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体育老师很专业
郑州九中女排多次获得全国中学生、省市中学生排球比赛冠军。仲曼莹 摄
(相关资料图)
郑州九中女排在比赛中。仲曼莹 摄
2月18日16时,郑州市第九中学体育馆内,女排姑娘们排成一队,在教练员将球抛出后,一个个高高跃起,扬手、挥臂、扣杀……
“看球,快打!”身穿教练服的葛淑茹半蹲着身子,神情专注。她头发花白,但动作娴熟,声音洪亮,身上散发着一股力量。
“我72岁了,以前是四川女排的队员,退役后来到学校做专职教练员。”葛淑茹笑着对记者说,她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因为年龄原因,队员们都亲切地喊她“葛奶奶”。
像“葛奶奶”这样的在校教练员将会更加普遍。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可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
不少人好奇,学校已经有体育教师,为什么还要设置教练员岗位?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与体育教师职责如何区分?
郑州九中校长张莹表示,高水平运动员进校园非常有意义,“教练员的加入,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活力,也让更多学生得到了更加专业、系统的训练指导”。
郑州九中早在2010年就开始聘请教练员进校园,目前学校有5位专职教练员和15位兼职教练员,其中具有一线队专业运动员或职业运动员服役背景的7位,涵盖足球、女排、冰壶、跆拳道、武术、啦啦操6个运动项目。近年来,得益于一大批优秀教练员的倾心付出,学校在多项体育赛事上屡创佳绩。
葛淑茹所在的女排运动队,就曾多次上演“夺冠”奇迹。这支队伍的3名教练员,全是专业运动员出身。从四川奔赴河南的葛淑茹,半个多世纪都在追梦排球;“全国优秀教练员”王春芳,是原河南省体工队女排队员;国家运动健将仲曼莹,曾是河南女排队员,多次以主力身份随队出征全国各大赛事。在“金牌教练”的带领下,郑州九中女排队曾蝉联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中学组排球冠军,屡次获得全国中学生、省市中学生排球比赛冠军。
“把运动经验和技能教给学生,是我职业生涯的另一种延续。”郑州九中体育教师兼足球队教练员苏斌,曾在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一线队踢球。他说,来到学校后,看到孩子们因为自己而爱上足球,感觉体育人的梦想还没有断掉。
设立学校教练员岗位,是一场能力与情怀的“双向奔赴”,一方面可以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另一方面能推动退役运动员在校园里继续发挥专长。
但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让学校专(兼)职教练员教得好留得住,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教练员的身份编制问题、兼职教练员出现师德师风问题如何处理、教练员是否需要按照课标上体育课程等。
为破解此类难题,一些地区和学校探索了先上岗、后培训的模式。此次出台的《意见》也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学校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此外,学校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取得相应职称后可按规定相互转任。
“这些都是积极信号,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运动员走进校园,为体育教育队伍锦上添花,学生也将会迎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课。”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第二小学校长金辉说。记者 冯军福